悟空传
作者:今何在
总结:本书给我留下 印象最深刻的五个观点 Top 5
1. 如来,唐僧,须菩提与观音之间的关系;
2. ”悟空学道“ 金蝉子的点化:”你是来求道的,难道还等着道来主动见你吗?“
3. 长大的感觉 -- ‘自我界限的认识和发展’理论
4. 金蝉子被贬下界的原因 (质疑佛法,想要另立门户)
5. 玄奘对 人生本质 以及 世人痴迷 的思考。
(另:末尾处总结出了两个有趣的 西游怪谈,还是有点意思的)
@思考: 人生不过如此,即使是身为英雄本领大如天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又如何?还不是受尽七情六欲之苦?所谓“众生皆苦,没有一份工作是不委屈的”就是这个道理。
因此:1. 我们身而为人完全没必要去羡慕谁谁谁!因为本身众生的[财富/地位/名望]的分布就呈现为正态分布,只有极少数人是处于真正的优越地位,而
像我一样的芸芸众生大家其实说白了大家都很平凡,只是那些皮囊外的东西相对有多有少而已,其实死了也就啥没了,所以根本没必要说羡慕谁谁谁。2. 我们做人本领再高也不可太妄自尊大!你有了点能耐又如何?(孙悟空有了那铁棒又如何)?还不只是那芸芸受苦众生中的一员?大家都有何资格嘲笑别人,或对其他人颐指气使。
悟空站在大海边,呆呆的望着大海感叹:“世界就是这个样子的么?极目之处,无边无界,我却再不能向前一步”!
四大魔王:东胜神洲 齐天大圣美猴王,西牛贺州 平天大圣牛魔王,南赡部洲 通风大圣猕猴王,北俱芦洲 混天大圣鹏魔王。(须弥山周围的四大部洲)
悟空下到凡界,接触到青草和泥土的气息,有只松鼠在跟他讲话,他嫌烦准备拿起金箍棒,却发现棒子已经不见了!
而松鼠此时却问他:“你为什么要杀我呢”?悟空只是说了句:“因为你话太多”!真的有的时候男人其实最烦的就是话太多的女生!
如来,唐僧,须菩提,观音,孙悟空 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
· 如来释迦摩尼苦修悟道,终成正果,创立佛教,是师祖。
·
唐僧 (金蝉子转世),须菩提 (菩提祖师),观音 他们三人其实都是如来的座下弟子。其中
金蝉子 是如来的二弟子 (而且也是其法力最高强的弟子,法力排行第二);须菩提
则是金蝉子的师弟,他信奉佛法只是与如来教旨不同,如来主修来世,而他则隐居海外主修今生 (道行法力排行第三);而 观音
则说白了仅仅是他们的小师妹,不过这个小师妹最听师父的话,所以一直得以留在西方极乐世界佛祖的身边。因此:唐僧
可算是 须菩提和观音大士 的师兄!
·
所以如来在五行山上写的 “嗡嘛呢叭咪吽” 六字大明咒字帖,几乎无人可揭开,除了法力仅次于如来的那唯一一人
(金蝉子) 唐玄奘!
+ - 悟空 其人 (齐天大圣)
1. 大闹地府
那阴间地府判官鬼带孙悟空也不知又走了几万里的黑路,来到了地府的深处。前面却没路了,是一道无边的悬崖,悬崖外,是无尽的虚空。他把孙悟空带到悬崖之边:“生死之事,没有地藏王不知道的,你问他好了。”“他在哪里? 我什么也看不见哪?” “你知这是什么所在?”“好像是大地的尽头了。”“没错,前方再无土地,凡人到此,再也不能超越一步,只有坠入无底的虚空之中,这儿便叫陷空山。”“有趣。”“你想见地藏,便从此去吧。”
2. 神仙与妖
因为做神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,做神可以不再承受痛苦!
·
凡人凡物 皆既恐惧着生,又恐惧着死,却每天又不知道自己为何要这样活着!
·
神仙 与 妖 之间的区别:神仙把自己没法没法管,管不住的东西统统称作为妖!神仙容不得这世上有能自主自命的灵物存在,神仙妄图掌管一切世间生灵!
3. 大闹天宫
· 偷仙桃,盗仙丹,搅乱蟠桃盛会。
·
后被如来施法压在了五行山下,五百年不得动身。
(因为有如来施了法的六字大明咒镇着,所以他即使法力再高也无法逃离生天。)
4. 悟空学道
生我何用? 不能欢笑;灭我何用,不减狂骄。
悟空面见菩提祖师,他说他想要学的是:“我有一个梦,我想我飞起时,那天也让开路,我入海时,水也分成两边,众仙诸神,见我皆称兄弟,无忧无虑,天下再无可拘我之物,再无可管我之人,再无我到不了之处,再无我做不成之事”。
人与人之间的 沟通,不一定非要口对口亲传,有时也可用心!
“要跟别人说话,不用人在,直接用你的心去告诉他的心便行了”。
悟空求道跪在菩提祖师道观门外,苦等了七天,幸得金蝉子化身前来指点:“你是来求道的,还等着道来见你吗”?
@思考:我们这些凡人往往就是想不明白这个道理!你是去追寻某个东西的,却只丢了一块敲门砖,然后就待在门外傻傻地等,再不去尝试,然后就没有然后了!之所以最后没能成功,可能最大的原因就在于:‘你是来求道的,难道还等着道来主动见你吗’?
5. 真假美猴王
·
孙悟空与六耳猕猴之间的打斗,孙悟空觉得对方的存在简直就像是一面镜子,无论自己怎么打始终找不到他的破绽,而对方也是,无论他怎么打也始终找不到自己的破绽!
·
直到如来指着其中一个说,这个就是假的并把他制服了,但“到底是谁死了,谁活着?被制服的那个真的是妖猴吗?
或者说,倒在地上那个是悟空本人?谁也不知道!
什么是长大?“长大的感觉” 什么样?
· 长大的过程就是 不断的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与无力的过程!由 自我为中心 转向 不断接受现实 的过程!
· 每个人小时候都是以自我为中心,觉得老子天下最大,老子无所不能!知道有一天,他发现世界上居然有那么一些事情自己遇到了,却完全对之无能为力!他发现自己不过也是这芸芸众生中那普普通通的一员而已!此时他长大了!
也许每个人出生时都以为这天地是为他一个人而存在的,当他发现自己错了的时候,他便开始长大了!
@联系《少有人走的路》:人‘自我界限的认识和发展’理论 小孩在刚刚生下来的最初七个月里,其实是处于‘完全无自我意识时期’,他们无法分辨什么是自我,什么是外部世界;随着孩子的成长,他渐渐发现他和这个世界好像并不是一回事,他开始进入‘自我意识形成时期’;再过一段时间,他们虽认识到自己能力的不足,但还是不愿接受现实,他们会因为一些小事不顺心而大发雷霆,他们进入到‘幻想时期’,整天幻想着自己具有超能力!再过几年,他发现现实给予他越来越多的打击,他无力对抗,他便开始进入‘现实时期’!
+ - 玄奘 其人 (金蝉子)
玄奘论法,一战成名:成名后其师父觉得他聪慧过人想要将毕生所学传授于他,但唐僧却来了句 “其实我要学的,你又教不了我” 把众人吓呆吓傻!
· 玄奘说:“我要这天,再遮不住我眼,要这地,再埋不了我心,要这众生,都明白我意,要那诸佛,都烟消云散!”
· 这句话一出,便犹如睛天一霹雳!那西方无极世界如来忽睁眼惊呼:不好!观音忙凑上前:“师祖何故如此?”如来道:“是他。他又回来了。”
@联系:这里的‘他’ 指的是 ‘金蝉子’!当年金蝉子质疑如来的佛道,被如来贬下凡间转世做了唐僧,唐僧由此也可看出也确非常人,他拥有大智慧胸怀大志向,如来感受到了这一切,所以才惊呼道 ‘不好,他又回来了’!
金蝉子 为何被贬下界?
· 因为金蝉子质疑如来佛法,觉得如来的佛教理论有瑕疵有缺陷,他想要自行修炼另立门户!
· 他妄图超越如来,结果却被如来施法 使其走火入魔,灵魂坠入尘世。
· 唐僧一直在想 “按照佛家理论,天下万物皆来于空,那这众生爱痴,又从何而来?天下万物又终归于空,那人来到尘世浮沉,为的又是什么 ?”
“金蝉子对 佛教‘性空论’ 产生了质疑”:
·
人只为自己解脱,却不能算得成果。这一路上,我看到的众生,心中懵懂一片,爱欲痴缠,丢下不得,苦也由之,乐也从之,却抛不下一个欲字。
·
我劝人清心忘欲,可生由空而来,又教之向空而去,不过是教来者向来处去。苍生之于世间,如落叶纷纷向大地,生生不息,本不用导,也许还有别的真义。
·
我想到了很多东西,师尊的法却不能解我心中疑惑,我这次回灵山,不只是颂经,还想请师尊解我心中之惑。
玄奘如何看待世人的痴迷?
· “这个世界上,有些人是没有地方可去的,他们是流放者,你让他们
回去,他们找不到来时的路,找不到过去的家园,就会死在某一个角落。”
·
“那你呢?你有家吗?” 白晶晶问玄奘。玄奘说:“对我而言,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家。可有的人却把家放在了世界的某一个地方,所以他们才会找不到,才会死在路上。”
·
这世上没有什么能永远不失去,可有些人就是不愿相信这些,所以他们失去的,他们要不停地找回来,找一辈子。结果这些平凡众生就会总有种在世间流浪的感觉!
·
玄奘说 “我认清了自己本就 一无所有
的本质,所以我不会有牵挂,什么都能抛弃,什么都能忘记”!
人生本质的思考 (如梦幻泡影)
人生难道不是梦幻么? 你所得到的,最终全会失去,你认为那是真的,你就会痛苦,而你知道那不过是一个游戏一场梦境,你就能解脱。
纵然你可以留得住自己,你却留不住你身边的东西,看着身边所有的东西都改变,只剩下自己,那种无法承受的沉重是时间,没有人能承受那种重量。
+ -外传:玄奘 与 小白龙 之间的故事
· 小白龙原始东海龙王之女,她长大之后嫌龙宫无聊,便化为一尾金色鲤鱼逃出龙宫出去游玩。
· 到了岸边他被唐僧的目光所吸引,她游到岸边浅水处希望能吸引到唐僧的注意,没想到却被个渔夫给捕住了。渔夫想要高价卖了这个稀罕物,没想到却被 唐僧的‘无壳王八’谎言 给骗了去。
· 唐僧说:“我见过这种鱼,它真的有四只脚,只不过平时不伸出来,你拿来给我,我指给你看。就在那! 那里 ... ” 船夫半信半疑:“还有这事?”将金色鲤鱼递过去。和尚一把夺过鱼,往怀里一揣,转身就跑!“啊?”船夫恍然大悟,“和尚抢鱼,来人呀,有和尚抢鱼啦!”只见和尚跑的那个快呀,一溜烟出城了。
· 玄奘救了小白龙,小白龙也因此心向往之,当他决定去苦行以追寻自己心中之真理时,他决定先带小白龙回家。
· 小白龙不忍离去,于是和尚便劝她:“相遇皆是缘,缘尽莫强求,我要去天边,你又跟不得我,去吧”。
· 接着之后小白龙宁愿化成一匹马,驮着唐僧去苦行,只为她心中那一点执着与纯真。
+ -外传:天蓬 与 月儿 之间的爱恋
· 天蓬元帅 作为作为十万天兵天将的统帅甘为月儿守卫 天河;
{传说之 ‘银河’ 与 ‘月亮’ 的来历}
· 月儿 收取天地间那无数微尘,一粒粒的精选出银色的颗粒,为此花了八十万年,收集好后她开始施法向天河中散落颗粒,并将其汇聚,没想到她在与天蓬接吻时,失去了法力,天河之中只汇聚出了一个小银核,其余几亿个颗粒均散落到天河各处!
· 没想到:天河由此从一片黑暗变成了银色,于是它被命名为 ‘银河’,而其中的那个银核,则被命名为 ‘月’。
怪谈:七个葫芦娃的来历 ( 孙悟空 与 七仙女 的结晶)
· 孙悟空受玉帝招安,先封为弼马温,干的不爽跑了。之后玉帝派人去打,打不过,又去招安,这次封他为有名无实的“齐天大圣”并负责掌管蟠桃园。
· 王母举办蟠桃盛会派七位仙女去蟠桃园摘桃,却发现大桃都已没有了,孙悟空偷吃仙桃,定住了七仙女,然后电视里的镜头就是他跑出去接着偷喝仙酒,偷吃灵丹,大闹蟠桃盛会!
· 实际 孙悟空定住七位仙女之后都干了啥?他可能睡了她们并使七位仙女各得一子,从而生出了七个葫芦娃!
· 证据一(服饰):葫芦娃的衣服与七仙女的衣服颜色完全一致(七色服-红橙黄绿青蓝紫);
· 证据二(本领):七个葫芦娃的本领似乎也都是继承自孙悟空!
大娃:力大无穷但很鲁莽,二娃千里眼顺风耳,三娃铜头铁臂刀枪不入,四娃喷火五娃喷水,六娃隐身七娃玩闹。无论优缺点似乎全部都继承自咱们的齐天大圣孙悟空!
怪谈:唐僧的撩妹大法 ( 唐僧与白骨精 )
· 唐僧等人路过白虎岭上的一片树林,遇到一个白衣飘飘的美丽女子。虽然似乎大家都知道又是个女妖精,但是大家又都见怪不怪!
·
尤其是唐僧,反倒是丢下悟空他们几人独自和那女子走进了树林。他们走着走着开始闲聊,女子自我介绍到名叫白晶晶。之后唐僧便开始了他的撩妹大法!
· “我叫白晶晶。”白晶晶说,唐僧走在他前面。“嗯。我们好像见过。”唐僧自顾自在前面走。“你很喜欢在树林里走? 会迷路的。”
“嗯,只有这个时候我不用去想哪边才是西边。” “你为什么一心想要去西天?” “太多人问我了,我只是想知道它在哪。”
“就为了这个原因吗?一个不知道在不在的东西?” “很傻吧,呵呵。”唐僧笑道,伸手接着空中的落叶,贴在鼻前想着什么。
·
白晶晶看着唐僧的背影,眼中忽起杀机,将手伸向他的背。
唐僧忽然转了回来。白晶晶低头装做修指甲。唐僧道:“你要小心。”“啊?什么?”“林中有很多妖怪。”
“我知道。” 唐僧笑笑,转过身继续走。白晶晶再伸出手去。唐僧又转回身:“有些妖精是很可爱的。”
“嗯?” 白晶晶双手叉腰,有些不耐烦。“但是有些就会吃人。”“嗯。”唐僧又转过身去了,白晶晶第三次伸出手去。突然又收回来,可唐僧并没有转身。“我也并不是不让他们吃,我只不过是要他们给我个理由。”他背向着白晶晶说。“理由?”白晶晶问。树林里很静,似乎能听见水气从树叶中钻出来的声音。“当年我把猴子从山底下挖出来的时候,
他有泥土恐惧症,最大的愿望就是脚不沾地在树上挂着,我用了三个月逼他重新拿出勇气在地上走路。”
“一年后,我遇上了一只自卑的猪,那时候他正在痛苦,一个小姑娘疯狂地想嫁给他,和他一起去做妖精,而他只喜欢对着月亮流口水,为了逃跑,就混进了我们之中。”
“后来在河里我救起了沙僧,这个可怜的家伙五百年都没有学会游泳,可是天帝罚他在流沙河里当妖精,他就不敢在河岸上呆着,只好在河中心的一块石头上站了五百年。”
“而现在他们每一个人都恨我。”唐僧叹了一口气。“如果我死了,他们就会解脱吧。”“为什么?”白晶晶不由问,然后觉得自己问得很傻,她就是为这个来的。“为什么?”唐僧抬头看了看树叶遮蔽的天空,“所有的人都想逃。所有的妖精想杀我,我每一次都问要杀我的妖精‘为什么?’,可是每一次他们还没说出答案的时候就死了。所以我发现,当我想杀死一个妖精只要问他‘为什么’就够了。”
唐僧忽然一把抓住白晶晶的手,盯着她的眼睛大声喊:“为什么!”
“不要啊!”白晶晶恐惧地大叫起来。
· 树林里,白晶晶觉得自己已经慌乱了,她无法躲避那眼睛,她自成为妖精以来就没有这样被人注视过,她忽然又变成了当年活着的那个小姑娘,感到自己正在那眼神下透明,所有的秘密将暴露在他的面前。唐僧却放开了手,他不再望白晶晶:“对不起,只是个玩笑。”他叹息着站起来向树林外走去:“没错,就当这一切只是个玩笑好了。”白晶晶惊魂未定,她定了定神,再次将手变成利爪。